《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基于CQPIC 模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一 引言

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对高素质、接地气、会操作的旅游人才。2018 年12 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 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组织引导大学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1]可见,懂理论、会实践应用型的旅游人才将是市场新宠,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2014 年3 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要将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 所学校中的600 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2],玉林师范学院作为2015 年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 年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正在积极探索为地方服务的模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因自身强实践的特点,其与社会具有先天的契合性,然而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受成立时间短、办学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与地方结合不足,尚未能满足地方的需求。

当下,在面临市场需求和学校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取得更强的竞争力,拓宽就业的渠道,实现职业新的发展突破,那么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二 研究现状

就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建设上,目前学者研究一是从教学理念上进行切入,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了探索,韦瑾(2017)[3]从校企合作角度、翁钢民(2017)[4]从OPEC 理念角度,寻求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之路;张红艳(2017)[5]、韦福巍(2018)[6]从协同创新理念出发,研究就如何实现教育、创新和市场三方面的紧密结合;二是从教学手段上着手研究,王海荣(2018)[7]从AR现实技术的角度出发,以增强亲身感受来提升教学的效果,李琼(2018)[8]关注修学旅游教学的模式,通过进行游学实践来实现教学目的;三是从专业技能标准的角度,卢宏(2018)[9]对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李广宏(2017)[10]、徐宏(2018)[11]等基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

综述可以看出当前学者都是单一某个方面来探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而从整体上谋划,关注学生自信、专业、创新、沟通等综合方面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尚缺少,这也将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 研究方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相关群体的想法与需求,在2018 年6 月---11 月之间,采用深入访谈、座谈和不记名意见收集等方式进行收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基础支撑。在调查中随机抽取政府部门人员4 人,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人员6 人,企业管理人员4 人,学生80 人(含毕业生),其中政府方面简称G,学校方面简称E,企业方面简称B,学生方面简称S。

四 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现状分析

(一)玉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概况

旅游管理专业归属于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历史专业(旅游文化方向)分化而来,于2014 年正式设立,在2018 年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合计60 人。现有学生278 人,教师9 人,外聘教师3 人。

(二)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双师数量欠缺

师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源头,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教师中,副教授1 人,讲师6 人,助教1 人,在读博士1 人,学科带头人、科研梯队建设还在建设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偏多,主要时间投入到教学上,个人对专业研究成果不多,学术影响力有限;同时有相当大比例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玉林师范学院任教,其与社会、行业接触的机会不够多,实践经验较欠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是S 针对老师提出最多的意见,超过了样本量的75%;E 在交谈中明确指出“我们老师很多时候是停留在校内教学,与旅游行业,尤其的旅游企业解除交流很有限”、“今年有了几个横向项目,终于可以走出去了”,然而就目前参加横向项目的教师还没有实现100%全覆盖。

2.课程设计滞后,实践环节不强

虽然旅游管理本科课程几经修订,但是仍然没有跳出偏重于理论、轻实践的局限。在内容上,一是课程内容重叠比较多,“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复性”、“添加不同类型的课程,现在内容重复,不够新颖”、“课程琐碎,没有主线”、“删掉不必要的选修课”是S 在调查中出现最多的呼声;二是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合理,学生一松一弛,学习节奏跟不上,“大一、大二、大三每个学期的课程,有的较多,有的又较少,导致有的学期特别闲,有的学期又忙到不停”、“对大三的学生,将课程尽量集中一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外学习”,接受调查45%的S 如是说。在实践上,一是“书本知识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实践操作课程流于形式”S直言指出,实践有时并未能真正掌握相应技能;二是实践的空间范围过于狭窄,基本上局限于学校内实验室,S 希望“学院争取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多走出学校周边地区与景点”、“希望开设第二课堂的形式”,事实上,过于依赖资源十分有限的实验室,也使得学生学会的知识可能并不是行业所当下需要的,实践环节的薄弱已成为阻止学生与行业最新进展接轨的重要障碍。

3.前沿结合松散,市场需求脱节

一方面学院与行业接触比较少,对社会需要把握不到位,“虽然学院自2016 年重组以来,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还没有实现新的突破”,E 在谈及这方面时说;另一方面教师对当下行业新业态、新动态关注得少,缺乏引导,学生对旅游新动态感知不足,“根据当下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指向等适当增减课程”、“专业课上科普行业的大事”、“多联系当今旅游时事热点”,这成为调查中超过80%的S 提出的话题。正由于与前沿结合的松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是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差距,学生职业竞争力因此下降。

4.创新能力较差,沟通能力不足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在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对于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使命。“贵校的毕业生在吃苦耐劳、认真做事上很优秀,但很多时候都是循规蹈矩,不太敢于打破旧的东西”、“学生在工作中对信息化处理相对其他学生的落后了些”,B 和G 在接受访谈时介绍说;良好的沟通能力往往会使人与上司、同事、客人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很快在工作中打开较好局面,获取宽松的发展空间,“有些学生有时候是词不达意,不懂得如何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沟通”,E 在访谈中直言指出;“大学的教育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而是提高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55%的S 在意见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诉求。

五 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CQPIC 培养模型创建

针对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在对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广泛调研基础上,本文提出了CQPIC培养模型,其中自信、问题、专业、创新和沟通是相辅相成的循环促进关系,见下图:

图1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培养模型

(一)自信(Confidence,C)

自信能使人产生强大的力量,是点亮专业的航灯,帮助远离迷茫、自卑甚至厌倦;拥有高度的自信是学生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前提条件。在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要实习转变,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做好专业认知体验,因为学生刚从高中升学而来,对什么是旅游管理一无所知,建议首先由专业教师带队,选择成熟的旅游城市如桂林,开展一场实地的专业认知体验,从而产生对专业的情感和归属感;二是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明晰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发展定位,而不是S 反映的“感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是干导游的”;三是专业教师和学工老师要加强职业教育,转变学生择业观念,尤其是对乡村旅游、民宿等新业态的介绍;实际上,一些学生由于对专业和就业渠道不清楚,一般固定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的传统三大块;四是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或成功的毕业生来开讲,传授经验,提高专业自信。

(二)问题(Question,Q)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重要特点。第一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把整个大学四年的培养化解成为若干个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指引,回归旅游行业的现状,无缝对接企业、政府的用人需求,以动态追踪的方式及时修正问题,摆脱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困境;第二在教学上,将课程设计成一个个问题,然后回到实际当中进行教学,强调浸入感,注重学生角色转换与参与性,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沿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职业竞争能力。

(三)专业(Professional,P)

纵观国内外一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无不以其专业性强独领风骚,专业就是遵循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一是强化通识教育,二是侧重于专业技能、特色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普通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多停留在基础理论一元化阶段,对于实践运用另一元很薄弱,加上旅游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学生进入社会后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现一般,与非旅游专业学生竞争优势不明显,刚刚从普通院校转化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一段时间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就玉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加强专业性培养,第一要突破学院就一个旅游管理大类的局限,逐步分解为旅游规划、酒店与会展管理、旅行社与导游、智慧旅游等专业方向,突出专业核心课程主导、通识课程为辅的培养格局,强化专业特色;第二是课程设计上,要强化前沿性、新业态性、政策性,一方面是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合并重复课程,如导游基础知识和客源国等,同时结合专业方向删减一些无用课程,最后是调整课程开课时间,避免过于集中理论或集中实践,力求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时间上紧疏结合,另一方面增加开设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如计算机画图辅助CAD、Photoshop,数据处理SPSS;第三是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计划,除了每个学期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实践型专业人士进来开展多批次的专业讲座外,还要组织学生分批走到社会、走到前沿,尤其是以组织活动的形式,深入景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进行讲座和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理解和思考。

(四)创新(Innovate,I)

创新是应用型本科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具有强烈创新思维和创新力的学生应该是应用型本科生的基本特点,也是推动旅游业朝有理性、有温度、有品质方向发展的力量源[12]。第一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且从不同角度、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去解决问题,老师要对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二鼓励教师创新使用新教学方法、新技术,如圆桌授课、AR/VR 技术、大数据库技术等;第三是学院内部要多组织一些专业比赛,如旅游线路设计比赛、旅游规划大赛、旅游产品设计大赛、调酒大赛等;第四是积极参加一些专业的区域比赛、国内国际的比赛,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专业创新能力。

(五)沟通(Communication,C)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13]其包括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控制功能。可见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培养是帮助在学习或者在社会职场上获得较强调适能力的关键,具体就是低阶职位一线与旅游者等的沟通、高阶职位管理者管理业务开展的沟通两个方面。在培养中,一是要提升沟通信心,注重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培养的交替,让学生主动说、敢于说、善于说;二是要夯实语言沟通基础,加强普通话、英语以及其它语言的训练,尤其是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三是美化沟通色彩,加强学生礼仪礼貌的培训,掌握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四是增强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强化,最终与专业形成两轮驱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六 玉林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CQPIC 培养创新模型实施保障

CQPIC 教学模型的构建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第一步,它的效果呈现必然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支持系统内产生,因此要从课程侧改革、多元师资提升、校企协同创新、资金保障、时间保障5 个方面进行保障。

(一)课程侧改革保障

首先,学院顶层设计方面要进一步转换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集思广益,及时吸收最新理念,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朝着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实践模块等部分改革。[4]通识模块是基础,专业模块是核心,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模块是护航,创新创业模块是提升,实践模块是固本,每个模块之间要相互衔接,互相推动。其次,实施精品课程引领作用,先从主干课程开始,总结经验逐步实现全课程覆盖。最后是以学生和社会的口碑为检验的重要审核依据,建立课程侧改革的动态机制,保证改革的灵活性和延续性。

(二)多元师资提升保障

第一元是本学院师资的提升,一方面是把教学、科研和实践三方面的时间进行重新调配,并形成相应考核机制,如推进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另一方面制定教师提升计划,每年定量参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挂职等。第二元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时空差异逐步缩小,在高等教育中的师资资源同样得到共享,着力引进国内外优质课堂资源、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与讨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第三元是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和学院层面高度重视,拓宽渠道,形式灵活多样引进旅游管理博士、学科带头人或团队,全面推动师资实现质的提升。

(三)校企协同创新保障

第一是对现有实习基地进行梳理,挑选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进行重点培育,深入交流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第二是跳出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等传统校企合作框架,新增一些新业态企业,如乡村旅游、民宿等,适时增加国际实习基地,如与泰国苏梅岛等;第三是校企深化合作,一方面与旅游企业共同编制教材,将先进经验、典型案例、行业前沿和最新法律法规相融入其中,实现实践--- 理论--- 实践的闭环贯通;另一方面和旅游企业设计创业创新项目,如参考万礼豪程未来职业挑战赛等,引导学生通过锻炼了解自己的优势,找准定位,同时熟悉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四)资金保障

资金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首先在学院每年预算时要向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倾斜资金预算;其次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除了向学校争取资金之外,还可以向校企合作企业、校友会、社会其它企业等拉取赞助;最后从学院牵头的横向项目中提取一定比例金额作为教学保障资金。

(五)时间保障

时间保障除了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更重要是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具体来说一是对现有的教学实践周活动进行优化完善,其中对外出的时间要根据实践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时间适当延长,而不是只有一天时间,导致实践效果不能完全展现出来;二是统筹安排其它时间节点,如利用周末组织见习、寒暑假见习以及节假日等。

七 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玉林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建了CQPIC 培养模型,希望能培养出专业过硬、会实际操作、善于创新,同时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的新时代旅游高级管理人才,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然而,一方面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的紧密的配合,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出现还需要实践的反复检验,这也是后续动态跟进和完善的地方。

[1]文化和旅游部.《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 导 意 见 》.[EB/

[2]百 度 百 科. 应 用 型 本 科[EB/OL].

[3]韦瑾.基于校企合作理念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模式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1):179.

[4]翁钢民,李凌雁.基于OPEC 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7,40(06):61-65.

[5]张红艳.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6):75-77.

[6]韦福巍,黄荣娟.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90-94.

[7]王海荣,刘思源.AR 现实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05):201-204.

[8]李琼.修学旅游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构建[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06):98-100.

[9]卢宏, 吕春莉, 徐金印. 基于专业技能标准的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 科教文汇( 下旬刊),2018(11):84-86.

[10]李广宏.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149-150.

[11]徐宏,徐荣民.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01):89-92.

[12]唐晓云.坚持有理性、有温度、有品质的旅游业创新方向[EB/OL].

[13]百 度 百 科. 沟 通[EB/OL].


文章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ylsf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1596.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_《医学争鸣》2022年1月起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